训练前症状 孩子长的很可爱,是有爷爷奶奶带大,周围环境的人都讲朝鲜语,不会说话也没有任何的肢体语言,经常“呀呀”的大声哭喊,多动,无任何目的性乱跑乱叫,不能静下来,听不懂任何指令,经常性的咬东西,咬手,喜欢让人背着,有目光对视,大运动比较灵活,手指精细动作较笨拙。曾四处训练求医问药,不见好转。
|
训练经过 2006年报11月来我校接受训练,由于我的课程已经排满,有另外一位老师给他上个训,每节课坐不了五分钟便跑出去,小组课也不能上,经常哭闹,发脾气,这样持续了两周.这时妈妈非常焦急,才调到我这边上课,第一周我以先稳定情绪听懂简单指令为目的,从发脾气哭闹坚持上完三十分钟,一周后发脾气哭闹的次数明显减少,能主动坐下来上完个训课,第二周主要以互动,大动作模仿为主。图片、仿真物品做语言刺激为辅。第三周以口型模仿和声音模仿为目标。这周孩子已经能发“阿”“爸爸”“一”,这时候妈妈激动的说:“谷老师,谢谢你,我的孩子终于能开口说话了”。 由于过春节,孩子全家需要回老家,在校只训练了两个半月,训练其间还经常请假,在临走时已经能说20多个字词,能听懂简单指令并完成,能指认几种常见物品、水果、蔬菜及五官等。孩子的语言正出在发音阶段,建议家长年后继续训练并及时泛化。但可惜的是孩子又回到了原来环境,父母又没能及时指导与泛化,孩子的语言又恢复到了原来状态。后又去了他们附近的训练机构,也没有很明显的效果。 |
训练效果 2007年7月第二次来校继续训练,还是有我担任他的语训老师,经过一周的训练孩子又能模仿发音了,继续训练几个月后,孩子能唱几首简单儿歌,能听懂二步指令并完成,认知能力明显提高,能回答一些简单的社会性问答,情绪基本稳定,偶尔喊叫。还在继续训练。
|
训练总结 一 稳定情绪,培养师生间互动关系。 二 能听懂简单指令并完成。(如:起立、坐下、拿、给指、看等) 三 注意力的培养。 四 模仿能力的培养。(先有大动作模仿——精细动作模仿——口型模仿——声音模仿) 五 教学中结合图片,实物,仿真物品加以理解。 六 使用图片,实物,仿真物品给予适当的语言刺激。 七 结合ABA,运用儿歌,游戏引起孩子说话的动机,充分调动孩子的跟读兴趣及认知能力。
※ 以上总结只是我个人在训练这个孩子的简单方法,仅供参考。如有其他问题可留言本网站。
|